Story Tour

有記憶的故事旅行

中美堂理髮廳

一間少有人知的理髮廳,隱藏在中美堂的角落已三十餘年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背後的故事吧!

理髮阿姨和理髮的緣分

P1080258P1080266

阿姨是屏東人,當初因結婚而遷往台北。阿姨表示,當時想學理髮,是因為看著屏東叔叔開了理髮廳,才踏上了這條路阿姨在自己開業以前,在一個師傅底下當了三年的學徒,但是半年就已經可以幫人理髮,所以師父非常的疼愛的阿姨,在當學徒時候不僅要學習還必須幫忙洗衣、買菜來賺取每天微薄的薪水,處境真的非常的艱辛,也因為這個原因,阿姨才決定出去開店,賺取更高的薪水。

以前在這裡曾有不少多工作夥伴,但後來有的嫁出去、有的去找別的工作,一個個離開後,現在只剩阿姨自己處理所有的工作。客人也因其他理髮廳的低價競爭而不再造訪,店內變得比以前許多。

 

理髮的故事

每天早上6點,阿姨就抵達學校,由先生接送上下班,早出晚歸。在以前工作方面曾有許多困境,不過幸好有神父的幫助一一度過難關,最後自己甚至當了中美堂的管理員。目前中美堂的管理工作都是由阿姨負責,雖然辛苦,卻很開心,阿姨說在這裡工作的三十餘年,阿姨沒有跟別人吵過架,非常的有人緣,他人只要有好東西都會跟自己分享,阿姨微微笑得跟我們說,在這裡工作真的開心也很喜歡在這裡工作。

談起較特別的客人,除了前任校長,連校友蔡依林也來過。蔡依林在校慶演唱會時為了躲避人群,就到理髮廳坐了兩個多小時才離開。另外澎恰恰也曾在理髮廳拍過片子。

回憶過去,阿姨告訴我們,二十幾年前因為髮禁的緣故,學生得被檢查頭髮,但他們又怕太短難看,所以幾乎都會來理髮廳剪頭髮,甚至有人修了三次頭髮才過關。當時的客源主要有學生、老師、神父,因為大部分的神父都是外國人,所以當時的新莊不少的理髮廳,都會看準神父是外國人而多收一點錢。不過阿姨並不會如此。也因為如此,所以她和神父都是很好的朋友,阿姨也提到當時的外國學生要來理髮時,都是以比手畫腳的方式來溝通。
P1080267P1080262

理髮廳的過去

阿姨以前的工作地點在利瑪竇大樓四、五樓,主要是在做掃地清潔的工作,後來才搬到中美堂工作。阿姨並沒有想到要何時退休,只是怕之後沒事做會老得很快,而且不工作就沒有薪水養活自己,小孩給的生活費也不多水也只是一點點,無法養活自己。阿姨也談到有一個孫女是自己親手帶大的,因為女孩的爸爸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因車禍去世了。阿姨總是背著她掃地工作,很多人都會覺得阿姨辛苦、心疼阿姨的處境,但這是為了孫女的生活,怎樣都得撐下去。

發表留言

Information

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2014/06/25 by in 生命故事在地記憶.